今年暑期档上映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票房达十几亿元。此前,《哪吒之魔童闹海》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这些影片的成功背后,是国产动画电影在产业逻辑与文化表达上的突破。
国产动画电影日渐崛起,离不开“精神内核重构”。早期一些国产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停留于符号堆砌,虽有国风元素却难以引起当代共鸣。如今,更多动画电影不断提高“传统故事现代性转译”的能力,让文化产品更好地映照现代生活。
更深层的突破在于产业逻辑的革新。过去国产动画电影常陷入“低幼化—低投入—低质量”的循环,而如今的优秀作品构建了“品质取胜—市场认可—更高投入”的正向循环。《哪吒之魔童闹海》4000人的制作团队中,有30%来自游戏、插画等领域,他们带来了既保留水墨意境又充满科技感的视觉风格。《浪浪山小妖怪》则专门邀请社会学者参与剧本打磨,更好地将现实元素转化为动画语言。这种跨领域协作,让创作不再局限于美术,而是融合了多学科成果。
与此同时,这些作品实现“从塑造形象到塑造价值”的跨越。《哪吒之魔童闹海》在海外上映时,外国观众不仅被震撼的视效吸引,更被片中哪吒对抗命运的精神打动。《浪浪山小妖怪》取材于中国神话小说,以“小人物的尊严”为主题,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产生共鸣。更加注重叙事方式的国产动画电影,更好传递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