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内容

新质说|打造3000亿元商业航天产业,广东逐梦星辰大海

时间:2024-11-30 08:43 来源:金羊网 阅读量:7870   

“新质说”

带你盘一盘

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到的那些“新”词汇

本期关键词是

“商业航天”

Commercial Space Industry

不久前闭幕的珠海航展,代表空天产业的两大方向——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比翼齐飞”,成为现场长枪短炮争相捕捉的焦点。

科技的深刻变革引领产业的创新发展,曾经只在科幻小说里存在的情节正在步入现实。商业航天,绝对是近年来最激动人心的新兴产业,它登载着人类追逐苍穹、星际穿越的梦想,一飞冲天,迎来“井喷式”发展。

被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造卫星、发火箭”已成为吸引各省市纷纷布局、重点抢滩的大产业。

今年9月,广东印发《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6年全省商业航天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的目标。

商业航天,有何魅力?

2万亿市场规模

实力上演“硬核”浪漫

2024年11月11日12时03分,形如巨笔的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扶摇直上、直插碧霄。它将1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这批卫星主要用于城市规划、农业监测、气象观测等领域。

这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五次飞行,但意义非凡。

这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率先开启商业航天国际化发射新篇章。正值“双十一”,有网友贴切地将之形容为海外订单的“卖家发货”,“往太空送快递”。

从2015年起步,到2018年迎来发展里程碑,开始多点开花、全面进步……我国的商业航天产业从起步追赶,再到并跑竞跑,韧劲很足、后劲很强。

中国航天工业质量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0年,我国商业航天产值由3764.2亿元增长至超过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2%,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将超2.3万亿元。

在刚过去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商业航天的多项发展成果首次进行了集中展示,包括朱雀三号、双曲线三号、智神星一号、力箭二号、星云1号、引力二号在内的6款具备可重复使用能力的火箭产品将于2025年年底前首飞。

在航展论坛上,国家航天局总工程师李国平向社会分享了一组数据:我国目前在轨卫星1059颗,其中商业卫星492颗,占了接近一半数量。

随着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即将收官,着眼于下一个10年,商业航天有望再进一步。李国平透露,我国正在编制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6-2035)》将留出商业航天发展的空间,鼓励“能商则商”。

商业航天,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广东后发优势

除了硬件优势,还有营商环境

说起航空航天,可能最先浮现在大家脑海里的是“西昌”“酒泉”等火箭发射基地,绝不会联想到广东。

事实上,这个“印象流”说对了一半——在航天航空赛道,广东确实曾经是“一张白纸”。由于大飞机、火箭、发动机等重工业集中于北方和西部城市,比起西北等地,广东并无先发优势。而近年来,广东却一跃而起,成为商业航天的“后起之秀”。

今年“双十一”发射的力箭一号遥五运载火箭的研制企业之一,正是总部位于广东广州南沙的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宇航董事长杨毅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初中科宇航选择广州主要是因为营商环境、区位优势,以及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

中科宇航。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也是制造业强省。卫星、火箭等航天航空终端产品的部组件因与汽车产业相近,故两者的产业链分布往往有重合之处。而广东的汽车产业已形成万亿产业集群,比亚迪、广汽埃安等新能源汽车驰名海外,市场竞争力明显。此外,广东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大疆、小鹏汇天等企业的研发中心或制造基地均位于广东,而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均需要航空航天装备技术的支撑。

与此同时,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已连续八年排名全国第一,拥有一批国际一流高校,基础与应用研究实力不容小觑,也能够为商业航天产业持续输出人才。杨毅强向媒体介绍,中科宇航最近的遥四发射、遥五发射,“都是广州的95后小伙子、小姑娘们操作装备、指挥完成。”

除了硬件条件,广东的取胜之道还在于其营商环境“金招牌”。

商业航天的“商业”属性更强。这决定了,它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据当初负责中科宇航招商工作的广州市南沙开发区投促局招商处室分管负责人苏敏向媒体透露,同期有很多优秀的省市在竞争,而能拿下中科宇航除了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政策条件,靠的是“用心用情、专业化的招商引资服务”。

“广东的技术链条比较完整,人才储备也比较丰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顾行发看好广东发展商业航天的前景。他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广东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从政策到企业,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广东特别务实,做任何工作一定要切切实实通过创新达到经济目的。”

专家支招发展:

航天服务要能到终端消费者手里

上个月,某销售平台直播预售两张“太空船票”,12分钟旅程价格100万元。

上架3分钟,即告售罄。这是国内首张太空旅行船票,旅程预计将于2027年开启,由星云-1火箭承运。

“素人”太空旅行已非新鲜事。据相关媒体报道,早在2000年前后,俄罗斯航天局通过太空探险公司,开通私人太空旅行业务,搭乘联盟号飞船、飞到国际空间站去体验宇航员生活,全程旅费为2000万美元。消息一出,就有7人陆续自费进入太空。

近年来,商业航天迅猛发展,“太空旅行”也逐渐“敞大了口子”,全球已有几十人通过商业的方式完成“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壮举。

目前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推出的价格一般在百万元以上,甚至达200万到300万元之间。这样的百万“太空旅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仍是“天文数字”。

为何这么贵?据了解,传统一次性火箭的制作和发射成本,动辄上亿乃至数亿美元。因此,有业内人士提出,“如果中国能有公司或团队实现火箭的入轨和回收,大家会看到希望,商业航天的市场就真正打开了。”

所谓火箭重复使用技术,指的是火箭在完成发射任务后,能够安全返回地面,并经过必要的维修和保养后,再次进行发射任务的技术。这项技术可打破传统一次性火箭的设计理念,实现火箭多次使用,从而大幅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效率。

商业航天最为人熟知的应用之一是通过部署成千上万颗通信卫星构建“星链”,来实现更高效、更可靠的通信,进而创造市场价值。

顾行发向南都记者表示,“现在大家有一个误区,认为商业航天就是要造火箭、发卫星,这些都是航天基础设施的商业化。我们真正在讨论的商业化,是企业参与的同时,社会要买单,航天服务能到终端消费者手里,而不是‘二传手’。”

也就是说,商业航天要发展,本质在于参与航天活动的主体企业化、投资社会化,应用市场化、经济化。

布局“双核多点”架构

广东逐梦星辰大海

近年来,广东的商业航天按下了“加速键”,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根据天眼查的数据,2023年全国新增商业航天相关注册企业22769家,现有商业航天相关注册企业数量在全国排名前列。

今年9月,广东印发《广东省推动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按照“双核多点”架构,打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阳江等地为支点,全省协同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空间布局。

逐梦星辰大海,广东潜力巨大。

“实现航天商业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创新应用场景和模式,拓展应用领域。”顾行发认为,广东在应用场景方面有巨大优势,一是应用领域广泛,涉及范围除了陆地还有海洋;另一方面,广东是全国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首发地之一,空间信息在智慧城市的应用上非常广泛,“如果能够把卫星遥感加上通信导航,然后进行跨界融合,那么产值就是巨大的。”

“广东不能继续犹豫,不能错过这么一个机会。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商业航天正是经济转型的良好机会。”

统筹:李陵玻 陈杰生

摄像/剪辑:张婷 郑鸿杰

设计:沈淑婷

南都政务新闻部出品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