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济宁市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绘就乡村好“丰”景。
早春时节,任城区长沟镇三韩村的大棚西红柿陆续成熟上市,种植户正忙着采摘售卖。
任城区长沟镇三韩村西红柿种植户韩书粉:“这是凯德,这个品种又红又大,柿子成串成串的,都是串果。”
近年来,三韩村大力发展西红柿种植,目前已辐射带动周边16个村种植,建成冬暖式大棚973个,年产值1.3亿元,成为鲁西南最大的西红柿生产、批发、销售基地。
任城区长沟镇三韩村西红柿代收户韩元金:“我这得收八九万斤,光我这里一天。俺这村里8个代收户,平均这一天得走五六十万斤柿子。客户主要是有跑江苏的,有济南的、有聊城的、有周边济宁、兖州的,宁阳、曲阜都有,再远点北京也来。”
做大做强产业品牌,长沟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西红柿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任城区浩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金英:“把西红柿做成面条,我发现保质期能够长一些,而且还能给我们村集体经济创一些收入。从去年开始吧,就是卖了一两万箱。”
下步,长沟镇还将举办“西红柿采摘节”等活动,发展乡村休闲游,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任城区长沟镇农业分管负责人梁怀昊:“以‘运河共富田园’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区建设为契机,建设三韩村西红柿示范基地和种苗科研中心,完善‘三韩西红柿’为引领的特色农产品种植产业链。”
在鱼台县花间多肉养殖专业合作社,各种造型的多肉姹紫嫣红,养殖户正忙着打包发往全国各地。
鱼台县花间多肉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华丽:“像我手里的这种缀化,现在比较受市场的欢迎,因为它比较小巧精致。别看它小,它已经控养了大概4年左右,我们就通过我的这种控养技术,让它变得特别的小巧精致。”
2015年,龚华丽和丈夫回乡创业,开始从事多肉种植。10年来,夫妻俩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新品种,提升繁育和控养技术,多肉养殖面积由最初的10平方米发展到目前的5000多平方米,品种从几十个增加到1千多个,并带动周边15家农户种植多肉,30多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鱼台县花间多肉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龚华丽:“接下来,我们承包了一块地,准备建一座体验式的多肉主题花园,还打算引进一些新品种,继续开拓一下海外市场。”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