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内容

儒学生“活”丨传统文化赋能,乡村焕发活力

时间:2023-10-23 15:23 来源:济宁新闻网 阅读量:19035   

缺少人才和创新力支撑的乡村产业,找不到核心竞争力怎么办?民宿联盟负责人孔凡玲——

儒学生“活”丨传统文化赋能,乡村焕发活力

传统文化赋能,乡村焕发活力

“弟弟,我今天出去玩时买了份盒饭,里面有只大虾没舍得吃,给你带回来了。我家就在海边,这个可好吃了,你快尝尝!”见来旅游的小哥哥出门还想着自己,孔凡玲还在读小学的孙子一边大声说着“谢谢”,一边飞速冲去餐厅,乐呵呵地拿出两盒鲜奶,“给,哥哥!古有投桃报李,咱们这是你投虾、我报奶。”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孔子故里曲阜游客数量迎来了“井喷式”增长,就连尼山圣境旁的尼山镇鲁源新村也是一房难求,180多家民宿早早地被预订一空。在由鲁源新村村民、村民宿联盟负责人孔凡玲经营的“听雨轩”民宿里,一对来自烟台的母子吃住都在民宿,在和村民们短暂的相处中,切身感受到了孔子出生地特有的文化魅力。

从2020年仅有的一两家“先行者”,到如今的百余家民宿集群;从辛苦种地一整年换来不足千元的收入,到日进斗金的民宿高效产出……“小民宿”撬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事实,至今仍让很多村民感觉如梦似幻。

“村庄改造后,在外务工的孔凡震回村做了第一家民宿。有一次,他不在家,让我带客人看看房,楼上楼下一圈转下来,我怯生生地给人开了个每月6000元的‘天价’、想要留足还价空间,没想到人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谈到初识民宿经济威力时的一幕,孔凡玲直言自己大跌眼镜。

鲁源新村北依孔子出生地尼山、南邻尼山圣境景区,区位和文化优势明显。近年来,随着尼山圣境“文化夜游”的悄然走红,不少村民看到了发展乡村民宿的前景,纷纷将闲置房屋装修一新,打出了“民宿牌”、吃起了“旅游饭”。

然而,鲁源新村民宿经济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开始暴露出一系列“成长的烦恼”。“有的游客说装修太现代,和想象中的儒风雅韵不一样;还有的游客说村里晚上啥活动没有,看完夜游无所事事……”孔凡玲直言,当民宿供给满足不了游客预期时,体验感就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到区域民宿品牌的打造。

痛定思痛,不甘于做“一锤子”买卖的鲁源新村村“两委”紧急成立起“民宿联盟”,并对入住客人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随即得出了“文化体验大于硬件配备”的结论。原来,游客们之所以想住进这个山窝窝,并不是单纯图毗邻景区的方便和舒适,而是想要亲身感受孔子家乡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对此,联盟一方面制定了细致的行业章程和管理细则,对加盟户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调配,并设立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开通与业务相关的从业指导、政策咨询服务,确保民宿运营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转型;另一方面深度发掘和创新诠释文化内涵,村里不仅常态化开展文创市集、文化体验、文艺展演等活动,很多家庭还把在儒学讲堂学到的剪纸、篆刻、拓印等传统技艺设计成体验项目,“移植”进民宿,手把手教客人体验。

村里不仅高标准建设了儒学美德示范街区,引入孔子邮局、孔府印阁、徐弓坊等文化体验区;回乡创业的年轻人,还为往来住客精心设计了孔府糕点、孔门手作等特色伴手礼;而村民们,也把每天上演的广场舞换成了传统文化艺术表演展示……当村里的民宿经济开始围着文化转,便开始有了区别于其它民宿区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是民宿业撬动了鲁源新村的产业振兴,那么,民宿业文化权重的持续提升,也在客观提升着村民的文明素养、驱动着文化振兴。

“外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即使是个大老粗也开始为村子的长远发展考虑了。过去部分村民习惯了光膀子、乱丢垃圾,现在几乎见不到了;小孩子过去一见陌生人就往大人身后躲,现在外国人来了也敢上去说句‘Hello’;就连我这样的小老太太,现在也能张嘴背上几句《论语》了……”说起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孔凡玲直言,民宿经营与村庄发展相辅相成,没有乡村整体的振兴,就没有民宿的持续发展,而传统文化,正是赋予村庄长久振兴的秘宝,让乡村焕发活力。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