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作协主办的“网络文学圆桌派”活动,汇聚众多网络文学作者、网络视听平台及影视行业代表,开展了一场关于IP改编、海外传播和生态发展的深度对话。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在网络文学及上下游行业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共同为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学的新发展、新突破出谋划策。
“什么样的网络文学更具有转化价值?”这一议题引发了与会者的探讨。在短剧、动漫、影视剧蓬勃发展的背景下,IP改编已成为各大网络视听平台竞逐的关键赛道。爱奇艺影视文学研发中心总经理张晓媚认为,影视改编需要有具备情感共鸣的内容,兼顾头部与中部作家作品;优酷视频IP合作内容研发中心负责人钟仙芳提出短剧集更青睐情节性强的内容;腾讯视频分账剧中心IP负责人张骁指出,平台在选择IP时,不仅仅注重作品的流量和市场反馈,还将内容的深度和多元化作为重要参考。除了影视剧对网络文学的转化,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指出,影视剧的成功也会为网络文学注入新活力,在红果平台,短剧与网文的“双向引流”效果显著。
“并不是越大的IP表现就越好,中小IP在经过漫画传播后,有很大机会转化为影视剧和动画。”对于网文出海,钟仙芳提出,漫画可以为中小IP提供轻量化出海路径,并借助“文化符号”破局。目前,融合东方元素的国风作品在日韩广受欢迎,针对海外市场,她建议优先选择“仙侠”“武侠”题材,配合“都市”等类型的故事结构,形成差异化传播。
对于行业的生态发展,与会影视公司代表表示,未来将更加注重现实题材的开发,尤其是在人物塑造和价值观的体现上,他们希望能通过影视剧将社会变革、时代精神与人物命运相结合,形成更具感染力的作品。东阳正午阳光影视副总裁、企划中心总监陆维以《小巷人家》为例,指出“人物真实感与时代共振”是现实题材成功的关键。“最近我们平台爆火的《家里家外》就是很好的例子,为我们做现实题材短剧带来启发”,乐力指出,红果平台新推出的“果然计划”鼓励现实主义题材创作,致力于推动“精品剧”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赵萍呼吁网络文学重视文学本质,通过思想深度和叙事创新走向精品化、主流化乃至经典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创作压力,天下归元等网络文学作家建议平台在创作初期就介入合作,提高作品市场适配性,并探讨了AI辅助创作的可能性。作家意千重以《国色芳华》为例,呼吁建立更精准的市场导向机制和长效IP开发模式。水千丞等作家则关注网文出海问题,希望提升海外市场投入。多位作家还共同呼吁加强版权保护,维护创作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据悉,此次“网络文学圆桌派”是“e路同行——欢迎网络作家回家”作家活动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周期间,中国作协还同步开展了“网络作家进校园”“文学馆畅谈”等系列主题活动。
声明: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